|
7 C4 c. e+ m$ D
自1989年-1996年间ITIL第一版陆续发布后 ,ITIL 历经改版升级演化,30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各个行业IT从业人员技术管理方面最受推崇的统一框架, 全球已经有超过200万人取得了ITIL V2 /V3 Foundation认证。7 J, M5 Q4 l, Z5 g! a
随着ITIL 4 Foundation 震撼发布, 再次拉开了大版本进化的帷幕,ITIL 4全面反映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兴技术条件下(云计算, Serverless, 软件定义网络SDN,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和技术如何创造更大价值;IT、数字化如何关注业务部门客户体验,服务管理与DevOps, Agile, Lean等新的工作方式如何无缝衔接;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如何塑造和剪裁合适的IT管理策略,提供系统的实用指南。
; j# U/ P6 G6 w6 ^' z0 p+ y! s在ITIL4中引入了三个全新概念:
$ K7 h8 n6 b: P2 b, a) x1)“服务价值体系(SVS,Service Value System)”
/ @- u6 b4 z/ @8 w3 @6 N" |0 Y2)“服务价值链(SVC,Service Value Chain)”;
( P0 d" d7 ?+ o* [# ~8 B3)“价值流(Value Streams)”;
) q7 f' N1 m$ L! p& e7 i8 l! _5 A/ {+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服务价值体系是一个思想体系,服务价值链是一个管理体系,价值流是管理体系中对不同场景的应变。
) [* @% N: }% I) J9 f3 p- ~“服务价值体系(SVS,Service Value System)” 思想体系 明确思想和概念:以“创造价值”为核心观点的思想体系,定义了层次架构和相关概念。“服务价值链(SVC,Service Value Chain)” 管理体系 定义活动和模型:描述了“创造价值”的核心活动模型,这个模型相对稳定。“价值流(Value Streams)” 方案 提供了对于特定需求和机会所需要的活动和顺序,随着需求类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2 ` [9 S- r4 U9 y6 J; V O0 u: b, G" j* y
一、服务价值体系(SVS)( { ?' F3 R- O' `5 b
服务价值体系(SVS,Service Value System):是一个以“创造价值”为核心观点的思想体系,定义了所有的概念和层次架构,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 V8 z5 d: }8 u/ ]2 F* f
思想体系是建立观点,是对概念的定义,是对层次架构的定义。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思想体系??因为,在讨论任何问题以前,必须先做明确的定义。这样思想才能清晰,否则思想混乱的话,就无从谈论后面的问题了。
: |5 i% v7 ^4 {; l在“服务价值体系(SVS)”中,是以“服务价值链(SVC)”为过程的主体,实现其“创造价值”的核心观点。
. N( z2 h4 @5 S7 i2 \. t* p“服务价值链(SVC)”虽然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但是却也无法孤立的存在。“服务价值链(SVC)”既需要被上层的“指导原则(Guiding principles)”和“治理(Governance)”所指导和约束,又需要一系列具体的“实践(Practices)”和“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的支撑,以便让其能够持续的满足客户需求。
! }5 H* J/ G. ?( V通过“服务价值体系(SVS)”明确了思想和概念,以“创造价值”为核心观点的思想体系,定义了层次架构和相关概念。
/ n! C% q5 O7 ?& I- @, e+ g# b# ]8 u3 w$ V* Y/ R% r
二、服务价值链(SVC)
( Q1 w: \, Y9 W, O, W7 K7 Y2 \* E服务价值链(SVC,Service Value Chain):“服务价值链”的理解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全过程的视角”,二是“稳定的模型”。
`: _; T& R- Y) ~9 z服务价值链是“全过程视角”
# h3 V' @0 w1 w# E8 C1 H“创造价值”是一个从输入“需求和机会”开始,一直到输出“产品和服务”,从而最终“创造价值”的整体过程。也就是说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仅包括某个活动,不止是“运维”也不只是“构建”或“设计”,这些都是局部,都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 u' `& H: Y& V6 _; }. o% h为什么要了解整体,要了解全过程。因为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协作(Collaboration)”的过程。而“价值创造”的最大阻碍就是“孤岛”,而制造“孤岛”的往往就是局部视角。0 J& J; v! I7 o# X; j% m8 z
局部视角的典型情况是:系统一升级就出故障;只重项目交付,而忽略日常的碎片化需求和反馈;只重项目管理,忽略对建设主题的统筹计划。这些由于“孤岛”的局部视角,而带来的“瞎子摸象”的现象会带来的各种降低质量的结果。
4 b/ l5 r& `& v( u: W+ ~8 y- v服务价值链(SVC)”为创造价值的过程,定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和稳定的活动模型。! x8 D w8 n' W
“服务价值链(SVC,Service Value Chain)”定义了为“创造价值”而将输入“需求和机会”到输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其中包括六个核心活动,包括:计划、持续改进、互动、设计和转换、获取和构架、交付和支持。
. s3 t. ?. z+ u7 h# T. x) d& A服务价值链是一个“稳定的模型”
! o% R5 \/ V/ w有些人总是在强调变化快,然后不断的强调“敏捷”。但是,“敏捷”不意味着“快”,更不意味着“乱”。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但不意味着,没有计划。: ?. b) E- z' Z4 ?& Z/ w
因为有很多变化,就更应该有一个相对不变的模型,用来把握变化。
+ W9 w! M8 m8 }要想把控变化,就必须用一个相对不变的模型来解释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因,从而把控变化。但是,如果个模型本身也变来变去,那么就无法掌控变动了。4 k' ^( g5 J0 g# Z% u# H
服务价值链(SVC)”是一个认识模式,用来整顿信息,指导行为。模型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只是其变化相对较慢。例如、从ITIL V2的认识模型到ITIL V3的改变用了10年。因此,给了人们沉淀的时间,可以在此中沉淀经验,指导行为。
! p! ]9 L3 x/ e& Q2 g+ f“服务价值链”的稳定性并不代表僵化。因为,“模型(Model)”虽然基本不变,但其中的“价值流(Value Streams)”会随着相应的变化而变化。$ m2 d& }3 }9 w6 b/ h4 P1 H
$ N" ^* Q" {4 R' N1 y三、服务价值流0 I; V" ~1 @/ P9 M R+ u* i% G
服务价值流(Value Streams)“价值流(Value Streams)”是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场景,预先制定对应的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执行顺序。如果需求和场景变化了,那么价值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服务价值链(SVC)”保持不变,以此既有性对稳定的模型和框架,又能够根据具体变化而变化,保持灵活。
# {# u) t3 o m/ x( {0 ~5 h价值流(Value Streams)是交付价值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长期步骤。1 m. b# Z, D3 h* p, Q& i
如果说“流程”帮助我们固化了不同工作的路径,那么“价值流”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导航。“价值流”把几个不同的“流程”衔接起来,为我们提供了跨流程的端到端视角。这种跨流程的可视化视角能够引导我们更充分的“协作”。- L- @1 `+ |6 ?5 h! ], C6 w
|
上一篇: ITIL 4 服务连续性管理实践中文版正式发布啦!下一篇: IT运维服务整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