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TILxf.com"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ISO20000的标准条款9.1配置管理中,有如下规定:
% j0 W9 y( W) M- R7 Pl 每一类型的 CI 应有文件化的定义。每个 CI 所记录的信息应确保做到有效控制,且至少包括: 2 Y& ]- i5 y; M! D
a) CI 的描述; b) CI 和其他 CI 之间的关系; c) CI 和服务组件之间的关系; d) 状态; e) 版本; f) 位置; g) 相关的变更请求; h) 相关的问题和已知错误。 0 m! Q) U; `7 P
l CI 应被唯一识别并记录到 CMDB 中。应管理CMDB,包括对数据更新的访问控制,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0 a# u2 @- {" t. _0 k
l 应有文件化的程序来记录、控制和跟踪CI的版本。基于服务需求和CI相关的风险的考虑,控制的程度应能维护服务和服务组件的完整性。 . j8 C/ k* W6 Y4 G0 r, P& y
l 服务提供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审核存储在CMDB中的记录。当发现缺陷时,服务提供者应采取必要的行动并报告所采取的行动。 8 A- `: w5 k* E7 L
l CMDB的信息应提供给变更管理流程,以支持变更请求的评估。
0 l2 C7 x8 v, Z; Nl CI的变更应可追踪和可审核,以确保CI和CMDB数据的完整性。
+ x4 Q/ t8 {3 d' i: @l 受影响的配置项的基线应在将发布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之前确定。
A0 l, w- @" Y* O0 Y4 Y/ pl CMDB中被记录的CI的原始拷贝应存储在安全的物理库或电子库中,被配置记录所引用。原始拷贝至少应包括文件、许可证信息、软件,如有可能,还包括硬件配置图片。
# Q+ C9 ]3 b4 a! Q8 \l 配置管理流程和财务资产管理流程之间应有清晰的接口。 . h$ W! g0 o: ^4 F% k) o$ }7 k
注:财务资产管理不属于配置管理流程的范围。
" ~0 ?# X2 S# z& A f. r& N" Z配置管理条款和其他过程条款最大的区别在于:对CI所记录的信息有详细的最低要求。要求最少包括CI的描述以及其他属性,同时通过对相关的变更请求以及相关的问题和已知错误的记录,为变更管理过程、问题管理过程提供支撑。 : c4 @5 `" h! w+ j @6 {5 ^
标准也强调了配置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完整性和安全性。对CMDB进行管理,CI带着唯一标识被记录入CMDB中,并且应被及时更新。CI的变更应可追溯和可审核。这些都可以确保CI和CMDB中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主要体现于:CMDB访问以及更新都应受控。CI的原始拷贝应存储在安全库中——安全的物理库或电子库。
( n" X9 Z: C1 n5 A! S# e+ e标准也明确地提出财务资产管理不纳入配置管理流程中。并且两者之间应有清晰的接口。这和ITIL v3“服务资产与配置管理”章节中,尝试将资产管理和配置管理的功能通过统一的CMDB进行集成和管理的做法,有一定的分歧。在实践中,也建议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方式进行配置管理过程的设计。配置管理的基础来源于资产管理,但又是对资产管理的超越。 N. R7 } {2 D/ w5 f) R X
配置基线(Configuration Baseline)在标准中也被提及,其实际可认为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一组CI原始状态的快照。配置基线将为我们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信的根基,因此应在将其发布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之前经过评审和许可。配置界限的变更也必须通过正式的变更管理流程。 ( g: c% l6 f d$ y1 ?" I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