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房标准  

标签: 暂无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m2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控制用于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和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在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可按下式计算:
            A=KΣS(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列式计算:
             A=KN(2.2.2-2)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4m2计算。
第三节 设备布置
  第2.3.1条计算机设备宜彩和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交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条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第三章 环境条件
第一节 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第3.1.1条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度、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第3.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表3.1.2-1
    
A
  
  
      
  
B
  
  
   

     
  
  
夏季
  
  
      
  
冬季
  
  
      
  
全年
  
  
   

     
  
  
温度
  
  
      
  
23±2℃
  
  
      
  
20±2℃
  
  
      
  
18℃~28℃
  
  
   
     
  
  
相对
  
  
湿度
  
  
      
  
45%~65%
  
  
      
  
40%~70%
  
  
   
     
  
  
温度
  
  
变化率
  
  
      
  
<5℃/h
  
  
并不得结露
  
  
      
  
<10℃/h
  
  
并不得结露
   
二、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表3.1.2-2 
    

  
  
  
  
项目级别
  
  
      
  
A
  
  
      
  
B
  
  
   
     
  
  
湿度
  
  
      
  
5~35℃
  
  
      
  
5~35℃
  
  
   
     
  
  
相对
  
  
湿度
  
  
      
  
40%~70%
  
  
      
  
20%~80%
  
  
   
     
  
  
湿度
  
  
变化率
  
  
      
  
<5℃/h
  
  
并不得结露
  
  
      
  
<10℃/h
  
  
并不得结露
   
第3.1.3条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3.1.4条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
    二、其它记录介质库的要求应按表3.1.4采用。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 表3.1.4
    
品种项目
  
  
      
  
卡片
  
  
      
  
纸带
  
  
      
  
磁带
  
  
      
  
磁盘
  
  
      
  

  
  
      
   
     
  
  
长期保存
  
  
已记录过的
  
  
      
  
末记录的
  
  
      
  
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温度
  
  
      
  
5~40℃
  
  
      
  

  
  
      
  
18~20℃
  
  
      
  
0~40℃
  
  
      
  
18~28℃
  
  
      
  
0~40℃
  
  
      
  

  
  
   
     
  
  
相对湿度
  
  
      
  
30%~70%
  
  
      
  
40%~70%
  
  
      
  
20%~80%
  
  
      
  
20%~80%
  
  
      
  

  
  
   
     
  
  
磁场强度
  
  
      
  

  
  
      
  
      
      
      
      
      
   
第3.1.5条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第二节 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第3.2.1条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3.2.2条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第3.2.3条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第3.2.4条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mm/s2。
  第3.2.5条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3.2.6条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第四章 建筑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第4.1.2条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4~3.0m。
  第4.1.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m2。
  第4.1.4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第4.1.5条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技术竖井。
  第4.1.6条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风口、火灾探测器及喷嘴等应协调布置,并应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第4.1.7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的材料应满足保湿、隔热、防火等要求。
  第4.1.8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
第二节 入流及出口处
  第4.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宜设单独出入口,当与其它部门共用出入口时,应避免人流、物流的交叉。
  第4.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第4.2.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宜设门厅、休息室和值班室。人员出入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应更衣换鞋。
  第4.2.4条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更衣换鞋间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的每人1~3m2计算。当无条件单独设更衣换鞋间时,可将换鞋、更衣柜设于机房入口处。
第三节 防火和疏散
第4.3.2条 当电子计算机机房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
  第4.3.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设于机房的两端。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第4.3.4条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及第一类辅助房间的装饰材料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第四节 室内装饰
  第4.1.1条主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墙面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二、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三、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光。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四、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上仅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第4.4.2条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室内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第4.4.3条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内门、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第4.4.4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室内色调应淡雅柔和。
  第4.3.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第4.4.5条当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设有外窗时,宜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并避免阳光的直射。当采用铝合金窗时,可采用单层密闭窗,但玻璃应为中空玻璃。
  第4.4.6条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水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第五节 噪声及振动控制
  第4.5.1条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
  第4.5.2条主机房内中宜设置高噪声的空调设备。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控制。
  第4.5.3条当第二类辅助房间内有强烈振动的设备时,设备及其通往主机房的管道,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五章 空气调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条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均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第5.1.2条当主机房和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第二节 热湿负荷计算
  第5.2.1条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
  第5.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
    三、太阳辐射热;
    四、人体散热、散湿;
   五、照明装置散热;
    六、新风负荷。
第三节 气流组织
  第5.3.1条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应根据设备对空调的要求、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密度、设备发热量以及房间温湿度、室内风速、防尘、消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综合考虑。
  第5.3.2条气流组织形应按计算机系统的要求确定,当未提出明确要求时,可按表5.3.2选用。对设备布置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的主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上回方式。
  

气流组织、风口及送风温差 表5.3.2
    

  
  
  
  
气流组织
  
  
      
  
下送上回
  
  
      
  
上送上回(或侧回)
  
  
      
  
(侧送侧回)
  
  
   
     
  
  
送风口
  
  
      
  
1.带可调多叶阀的格
  
  
栅风口
  
  
2.条形风口(带有条形
  
  
风口的活动地板)
  
  
3.孔板
  
  
      
  
1.散流器
  
  
2.带扩散板风口
  
  
3.孔板
  
  
4.百叶风口
  
  
5.格栅风口
      
   
    
1.百叶风口
  
  
2.格栅风口
  
  
   

     
  
  
回风口
  
  
      
  
1.格栅风口
  
  
2.百叶风口
  
  
3.网板风口
  
  
4.其它风口
  
  
   
     
  
  
送风温差
  
  
      
  
4~6℃
  
  
送风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6℃
  
  
      
  
4~8℃
   
           
第5.3.3条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出口风速不应大于3m/s,送风气流不应直对工作人员。
第四节 系统设计
  第5.4.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要求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要求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5.4.2条主机房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第5.4.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风管及其它管道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楼板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5.4.4条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防火阀应既可手动又能自控。穿过防火墙、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第5.4.5条空调系统应设消声装置。
  第5.4.6条主机房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小应小于4.9Pa,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第5.4.7条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三项中的最大值;
    一、室内总送风量的5%;
    二、按工作人员每人40m3/h;
    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第5.4.8条主机房的空调送风系统,应设初效、中效两级空气过滤器,中效空气过滤器计数效率应大于80%,末级过滤装置宜设在正压端或送风口。
  第5.4.9条主机房在冬季需送冷风时,可取室外新风作冷源。
  第5.4.10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应满足电子计算机系统对温度、湿度以及防尘对正压的要求。
第五节 设备选择
  第5.5.1条空调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运行可靠、经济和节能的原则。
  第5.5.2条空调系统和设备选择应根据计算机类型、机房面积、发热量及对温、湿度和空气含尘浓度的要求综合考虑。
  第5.5.3条空调冷冻设备宜采用带风冷冷凝器的空调机。当采用水冷机组时,对冷却水系统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第5.5.4条空调和制冷设备宜选用高效、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
  第5.5.5条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15%~20%的余量。
  第5.5.6条当计算机系统需长期连续运行时,空调系统应有备用装置。
第一节 供配电
  第6.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6.1.2条电子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根据电子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运行方式(是否联网)等情况,可划分为A、B、C三级(见表6.1.2)。
  供电电源质量分级 表6.1.2
    

  
  
  
  
项目等级
  
  
      
  
A
  
  
      
  
B
  
  
      
  
C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
  
  
      
  
±2
  
  
      
  
±5
  
  
      
  
+7
  
  
-13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
  
  
      
  
±0.2
      
      
   
    
      
  
±0.5
  
  
      
  
±1
  
  
   
     
  
  
电压波形畸变率(%)
  
  
      
  
3~5
  
  
      
  
5~8
  
  
      
  
8~10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
  
  
      
  
0~4
  
  
      
  
4~200
  
  
      
  
200~1500
      
   
  第6.1.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应考虑计算机系统有扩展、升级等可能性,并有预留备用容量。
  第6.1.4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宜由专用电力变压器供电。  
  第6.1.5条机房内其它电力负荷不得由计算机主机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主机房内宜设置专用动力配电箱。
  第6.1.6条当电子计算机供电要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采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方式或柴油发电机组应急自启动方式等仍
  不能满足要求时;
    二、一般稳压频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时;
三、需要保证顺序断电安全停机时;
    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时控制时;
    五、电子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行时。
  第6.1.7条当采用静态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系统设计规范》和现行有关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采取限制谐波分量措施。
  第6.1.8条当城市电网电源质量不能满足电子计算机供电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电源质量改善措施和隔离防护措施。
  第6.1.9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380VTN-S或TN-C-S系统。 电子计算机主机电源系统应按设备的要求确定。
  第6.1.10条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并应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小于20%。
  第6.1.11条电子计算机电源设备应靠近主机房设置。
  第6.1.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机房电源应采取地下电缆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时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时线处或专用电线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
  第6.1.13条主机房内应分别设置维修和测试用电源的插座,两者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测试用电源插座应由计算机主机电源系统供电。其它房间内应适当设置维修用电源插座。
  第6.1.14条主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电缆。
  第6.1.15条活动地板下部的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计算机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
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第二节 照明
  第6.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的平均照度可按200、300、500 1x取值;
    二、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可按100、150、200 1x取值;
    三、第二、第三类辅助房间应按现行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取值。
  第6.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照度标准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间歇运行的机房取低值;
    二、持续运行的机房取中值;
    三、边续运行的机房取高值;
    四、无窗建筑的机房取中值或高值。
  第6.2.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眩化光限制标准可按表6.2.3分为三级。
  眩光限制等级 表6.2.3
    

  
  
  
  
眩光限制等级
  
  
      
  
眩光程度
  
  
      
  
适用场所
  
  
   
     
  
  
I
  
  
      
  
无眩光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
   
   
   
      
  
有轻微眩光
  
  
      
  
第一类辅助房间
  
  
   

   
   
  
  
III
  
  
      
  
有眩光感觉
  
  
      
  
第二、三类辅助房间
      
      
   

                     
  第6.2.4条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表6.2.4的规定。
  直接型灯具最小遮光角 表6.2.4
    

  
  
  
  
光源种类
  
  
      
  
光源平均亮度l(×103cd/m2)
  
  
      
  
眩光限制等级
  
  
      
  
遮光角
  
  
   
     
  
  
管状荧光灯
  
  
      
  
1<20
  
  
      
  
1
  
  
      
  
20°
  
  
   
     
  
  
、Ⅲ
  
  
      
  
10°
   
    
透明玻璃白炽灯
  
  
      
  
1>500
  
  
      
  
、Ⅲ
  
  
      
  
20°
   
  第6.2.5条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宜采用下列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
    一、使视觉作用不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
    二、采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
    三、视觉作用处家具和工作房间内应采用无光泽表面。
  第6.2.6条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1/5。
  第6.2.7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宜为一般照明的1/10。备用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
  第6.2.8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不应低于0.51x。
  第6.2.9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设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
  第6.2.10条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宜分区、分段设置开关。
  第6.2.11条技术夹层内应设照明,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盘)供电。
第三节 静电防炉
  第6.3.1条基本工作间不用活动地板时,可铺设导静电在面,导静电地面可采用导电胶与建筑地面粘牢,导静电地面的体积电阻率均为1.0×107~1.0×1010Ω·cm,其导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且不易发尘。
第6.3.2条主机房内采用的活动地板可由钢、铝或其它阻燃性材料制成。活动地表面应是导静电的,严禁 金属部分。单元活动地板的系统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6.3.3条主机房内的工作台面及坐椅垫套材料应是导静电的,其体积电阻效率就为1.0×107~1.0×1010Ω·cm。
  第6.3.4条主机房内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联接,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
  第6.3.5条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和坐椅垫套必须进行静电接地。
  第6.3.6条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导静地面和台面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10cm2。
  第6.3.7条静电接地右以经限流电阻及自已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宜为1MΩ。
第四节 接地
  第6.4.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6.4.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一、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二、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三、直接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四、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第6.4.3条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胜组接地装
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
第6.4.4条对直流工作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装置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及与其它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按计算机系统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确定。
  第6.4.5条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第6.4.6条当多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电子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第七章 给水排水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7.1.1条与主机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过主机房。
  第7.1.2条主机房内的设备需要用水时,其给排水干管应暗敷,引入支管宜暗装。管道穿过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第7.1.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应采用难燃烧材料保温。
第二节 系统管材
  第7.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根据设备、空调、生活、消防等对水质、水温、水压和水量的不同要求分别设置循环和直流给水系统。
  第7.2.2条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水质稳定计算,并采取有效的防蚀、防腐、防垢及杀菌措施。
  第7.2.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必须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暗敷的给水管道宜用无缝钢管,管道连接宜用焊接。
  第7.2.4条循环冷却水管可采用工程塑料管或镀锌钢管。
              第八章 消防与安全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8.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基本工作间应设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系统,应按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第8.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8.1.3条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与空调、通风系统联锁。空调系统所采用的电加热器,应设置无风断电保护。
  第8.1.4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设计,除执行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第8.1.5条电子计算机用于非常重要的场所或发生灾害后造成非常严重损失的电子计算机电房,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节 消防设施
  第8.2.1条设置二氧化碳或卤代烷固定灭火系统及火灾探测器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其吊顶的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和喷嘴。
  第8.2.2条主机房宜采用感烟探测器。当设有固定灭火系统时,应采用感烟、感温两种探测的组合。
  第8.2.3条当主机房内设置空调设备时,应受主机主房内电源切断开关的控制。机房内的电源节断开关应靠近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或主要出入口。
第三节 安全措施
  第8.3.1条主机房出口应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的门。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打开。
  第8.3.2条凡设有卤代烷灭火装置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配置专用的空气呼吸中氧气呼吸器。
第8.3.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存放废弃物应采用有防火盖的金属容器。
  第8.3.4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存放记录介质应采用金属柜或其它能防火的容器。
  第8.3.5条根据主机房的重要性,可设警卫室或保安设施。
第8.3.6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有防鼠、防虫措施。
附一: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站场地的安全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地面计算站。
1.3 不建站的地面计算机机房,按本标准对计算机机房的有关要求执行。
1.4 改建的计算机机房参照本标准执行。
1.5 非地面计算机机房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术语
2.1 计算站场地
计算机系统的安置地点,计算机供电、空调以及该系统维修和工作人员的
工作场所。
2.2 计算机机房
是计算站场地最主要的房间,放置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的地点。
2.3 非燃烧材料
是指材料在受燃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只软化的材料。
2.4 难燃烧材料
是指材料受到燃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的材料。
2.5 活动地板
是指计算机机房内安装的、可灵活装、拆的地板。
2.6 干式变压器
是指计算机机房内安装的、可灵活装、拆的地板。
2.7 温感探测器
指在物质燃烧时,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致使发生报警信号的装置。
2.8 烟感探测器
指物质因燃烧或发热而分解生成的烟雾致使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2.9 应急断电装置
计算机机房发生意外事件时,能立刻切断计算机系统供电电源的装置。
2.10 接地
指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防雷保护地与大地之
间的连接。
2.11 二次破坏
由于为了消灭火灾而采取的灭火方法不当,造成对设备、信息等的再次破坏。
2.12 安全区
采取安全措施能达到的有效区域。
3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分类
3.1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分为A类、B类、C类三个基本类别。
3.1.1  A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3.1.2 B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较严格的要求,有较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3.1.3 C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3.2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要求详见表1。
3.3 根据计算机机房安全的要求,机房安全可按某一类执行,也可按某些类综合执行。
注:综合执行是指一个机房可按某些类执行,如某机房按照安全要求可选:
电磁波防护A类,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C类。
表1(略)
表中符号说明:一:无需要求;
+:有要求或增加要求;
-:要求。
4 场地的选择
4.1 B类安全机房的选址要求:
4.1.1
应避开易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
4.1.2
应避开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
4.1.3
应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和地震频繁的地方。
4.1.4
应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音源。
4.1.5
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1.6
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4.1.7
应避开重盐害地区。
4.2 C类安全机房参照B类各条执行。
4.3 A类安全机房除4.1条要求外,还应将其置于建筑物安全区内。
4.4 以上各条如无法避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结构防火
5.1 C类安全机房和一般的已记录媒体存放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T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5.2 与C类安全机房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
级不应低于TJ16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
5.3 B类安全机房和重要的已记录媒体存放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5.4 A类安全机房和非常重要的已记录媒体存放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
符合GB45规定的一级耐火等级。
5.5 与A、B类安全机房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
等级不应低于TJ16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6 计算机机房内部装修
6.1 A、B类安全机房应符合如下要求:
6.1.1
计算机机房装修材料应符合TJ16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
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
6.1.2
活动地板
6.1.2.1 计算机机房的活动地板应是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6.1.2.2 活动地板应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和承载能力,同时耐油、耐腐蚀、柔
光、不起尘等。具体要求应符合GB6650《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6.1.2.3 异型活动地板提供的各种规格的电线、电缆、进出口应做得光滑、防
止损伤电线、电缆。
6.1.2.4 活动地板下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
6.1.2.5 在安装活动地板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板支脚倾斜、移位、横
梁坠落。
6.2 C类安全机房参照6.1条执行。
7 计算机机房专用设备
7.1 供配电系统
7.1.1  A、B类安全机房应符合如下要求:
7.1.1.1 计算站应设专用可靠的供电线路。
7.1.1.2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设备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7.1.1.3 供电电源设备的容量应具有一定的余量。
7.1.1.4 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电源技术指标应按GB2887《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中的第9章的规定执行。
7.1.1.5 计算机系统独立配电时,宜采用干式变压器。安装油浸式变压器时应
符合GBJ2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规范》中的规定。
7.1.1.6 从电源室到计算机电源系统的分电盘使用的电缆,除应符合GB232中
配线工程中的规定外,载流量应减少50%。
7.1.1.7 计算机系统用的分电盘应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7.1.1.8 从盘到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设备的电缆应为耐燃铜芯屏蔽的电缆。
7.1.1.9 计算机系统的各设备走线不得与空调设备、电源设备的无电磁屏蔽的
走线平行。交叉时,应尽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
7.1.1.10 计算机系统应选用铜芯电缆,严禁铜、铝混用,若不能避免时,应
采用铜铝过渡头连接。
7.1.1.11 计算机电源系统的所有接点均应镀铅锡处理,冷压连接。
7.1.1.12 在计算机机房出入口处或值班室,应设置应急电话和应急断电装置。
7.1.1.13 计算站场地宜采用封闭式蓄电池。
7.1.1.14 使用半封闭式或开启式蓄电池时,应设专用房间。房间墙壁、地板
表面应做防腐蚀处理,并设置防爆灯、防爆开关和排风装置。
7.1.1.15 计算机系统接地应采用专用地线。专用地线的引线应和大楼的钢筋
网及各种金属管道绝缘。
7.1.1.16 计算机系统的几种接地技术要求及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符合GB2887
中的规定。
7.1.1.17 计算机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口的指示灯。
7.1.2 C类安全机房应满足GB2887中规定的三类供电要求。
7.2 空调系统
7.2.1  A、B类计算机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7.2.1.1 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专用空调设备,若与其他系统共用时,应保证空调
效果和采取防火措施。
7.2.1.2 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有备份,空调设备在能量上应有一定的余量。
7.2.1.3 应尽量采用风冷式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室外部分应安装在便于维修
和安全的地方。
7.2.1.4 空调设备中安装的电加热器和电加湿器应有防火护衬,并尽可能使电
加热器远离用易燃材料制成的空气过滤器。
7.2.1.5 空调设备的管道、消声器、防火阀接头、衬垫以及管道和配管用的隔
热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7.2.1.6 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及吊顶上的送、回风口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7.2.1.7 新风系统应安装空气过滤器,新风设备主体部分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
燃材料。
7.2.1.8 采用水冷式空调设备时,应设置漏水报警装置,并设置防水小堤,还
应注意冷却塔、泵、水箱等供水设备的防冻、防火措施。
7.2.2 C类安全机房的环境条件应满足计算机厂家关于安装环境中的对空调系
统的技术要求。
7.3 其它设备和辅助材料
7.3.1
计算机机房使用的磁盘柜、磁带柜、终端点等辅助设备应是难燃材料和
非燃材料,应采取防火、防潮、防磁、防静电措施。
7.3.2
计算机机房应尽量不使用地毯。
7.3.3
计算机机房内所使用的纸,磁带和胶卷等易燃物品。要放置于金属制的
防火柜内。
8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8.1 A、B类安全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内、活动
地板下、吊顶里、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应设置烟、温感探测器。
8.2 A类安全机房应设置卤代烷1211、1301自动消防系统,并备有卤代烷1211、
1301灭火器。
8.3 B类安全机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卤代烷1211、1301自动消防系
统,并备有卤代烷1211、1301灭火器。
8.4 C类安全机房内应设置卤代烷1211或1301灭火器。
8.5 A、B、C类计算机机房除纸介质等易燃物质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
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9 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
9.1 防水
9.1.1
有暖气装置的计算机机房,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应注意对暖气
管道定期检查和维修。
9.1.2
位于用水设备下层的计算机机房,应在吊顶上设防水层,并设漏水检查装置。
9.2 防静电
9.2.1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接地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
注:接地是防静电采取的最基本措施。
9.2.2
计算机机房的相对湿度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
9.2.3
在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可采用静电消除剂和静电消除器。
防火柜内。
8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8.1 A、B类安全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内、活动
地板下、吊顶里、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应设置烟、温感探测器。
8.2 A类安全机房应设置卤代烷1211、1301自动消防系统,并备有卤代烷1211、
1301灭火器。
8.3 B类安全机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卤代烷1211、1301自动消防系
统,并备有卤代烷1211、1301灭火器。
8.4 C类安全机房内应设置卤代烷1211或1301灭火器。
8.5 A、B、C类计算机机房除纸介质等易燃物质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
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9 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
9.1 防水
9.1.1
有暖气装置的计算机机房,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应注意对暖气
管道定期检查和维修。
9.1.2
位于用水设备下层的计算机机房,应在吊顶上设防水层,并设漏水检查装置。
9.2 防静电
9.2.1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接地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
注:接地是防静电采取的最基本措施。
9.2.2
计算机机房的相对湿度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
9.2.3
在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可采用静电消除剂和静电消除器。
9.3 防雷击
9.3.1
计算机机房应符合GB1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防雷措施。
9.3.2
在雷电频繁区域,应装设浪涌电压吸收装置。
9.4 防鼠害
9.4.1
在易受鼠害的场所,机房内的电缆和电线上应涂敷驱鼠药剂。
9.4.2
计算机机房内应设置捕鼠或驱鼠装置。
9.5 电磁波的防护
9.5.1  A、B类安全机房电磁场干扰环境场强应满足GB2887中的有关要求。
9.5.2
对有防辐射要求的计算机机房,在安全区边界由计算机辐射而产生的电
磁场强度不应大于有关标准的规定。
9.6 安全管道
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和监视规程。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上一篇:中国移动-云平台规划建设方案【资料分享征文】
下一篇:对IT服务的一些思考(Some Thoughts on IT services)【原创征文】
泥娃娃

写了 5 篇文章,拥有财富 741,被 4 人关注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longerwood 发表于 2011-4-17 22:41:54
本帖最后由 longerwood 于 2011-4-17 22:45 编辑

杜老师好,把标准文本全部贴在这里可是个很费功夫的事情,辛苦了!
不过GB 50174这个标准已经从1993年的版本提升到2008年的版本了,我国关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目前已经发布且现行有效的主要标准有: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其他相关的有(现行有效,但年代相对久远):
《GB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SJ/T 10796-1996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原GB 6650-1986 )
哪位有需要的话可留言。
nilewole2008 发表于 2011-4-18 22:34:19
哈哈,我正需要机房标准。。谢谢楼上二位朋友的分享。。。
banyeyu 发表于 2011-4-19 08:52:47
好像没图啊
12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最新100贴|论坛版块|ITIL先锋论坛 |粤ICP备11099876号|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