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ITIL先锋论坛 返回首页

bs15000的个人空间 https://www.itilxf.com/?1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毕业20年回顾 (转)

已有 457 次阅读2011-2-28 15:53 |个人分类:海阔天空|

元旦接到留校同学的电话,母校组织毕业二十年的学生今年相聚。赶紧给外地同宿舍的4个同学打电话,大家都很开心,不仅表示肯定参加,而且还要带老伴过来。打完电话,感叹时间飞逝,感慨大家确实上年纪了,都真的像孩子一样想聚一聚。

感慨之余,想这二十年,自己的变化、周围环境的演变以及整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当年关心的衣食问题、家电购置等已成为了历史问题。尽管粮食涨价、食品安全是最近的热点,但这是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过程中可以解决的问题。随着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汽车产业的井喷,的问题也将从资源问题转变为管理问题。而现在的问题看似大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因为住房问题是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现在中国政府最不差钱,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与老百姓博弈的问题。政府真正面临的是教育、医疗和就业三个问题。因为这三个问题不是简单靠钱能搞定的事,基本触及到了政府的结构、机制甚至体制层次,教育涉及价值观问题,医疗涉及人们的尊严、特权和地区差距问题,而就业更涉及到了政府是服务者还是权力控制者的定位。这也是下一个二十年最敏感的问题,考验执政者的智慧、能力以及是否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的决心和魄力,也是一个可能出现领袖的时代。

再谈一下对企业的看法。不同于当年优先考虑进入外企,随着外企的国民化,现在的就业者更愿意选择无论从工作环境、保障还是福利待遇等都不错的政府机关、央企、国企等大企业,这些企业获胜的优势是资源而不是能力。如果一个国家把重心都放在GDP而不是市场环境中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强的创新企业、中小企业上,社会突出的贫富悬殊、就业压力就会更加彰显突出。以福建和浙江为典型的“民强”与以山东和江苏为典型的“国富”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是否可以从外资企业多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他们作为培训专业人才的平台,真正地从用人政策、税收等多方面鼓励中小企业的创业(特别是服务业)、技术创新并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外资、民企和国企的相互市场组合而不是你死我亡的恶性竞争。

最后谈一下个人工作体会。从毕业能解决户口的国企干活开始,先后在中美合资生产企业了解管理、在外商独资机构理解管理,再到民营企业实践管理,前后共换过6个单位。作为第一代在京的外地移民,没关系,没资本,不很聪明,更不会特意迎合别人(不是谦虚,像我同样情形的人北京海了),每次更换工作都是主动迫使自己走出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区,时时刻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勤于学习,愿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别人(爱憎不要过于分明),也愿意主动适应环境,希望使自己年纪大了还有可持续的就业能力,而不是通过打压后来人保持自己的位子。

当年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入WTO和企业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强化国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个金融危机就给了我们央企99个理由让我们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我们有自己的大市场,我们有垄断性的资源,我们当然可以自娱自乐。当一个国家时时刻刻都考虑她的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是真正最强大的,他的老百姓也就是最安稳的。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日本这个有强烈危机感的国家,与俄国、美国和中国打过大仗,而且都胜过

我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在继续保持危机感的心态下健康工作二十年!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叙!你呢?    

原文:来源于王二乐博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最新100贴|论坛版块|ITIL先锋论坛 |粤ICP备11099876号|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