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织变革的核心:人的行为转型
1 数字化与敏捷转型的实质:从系统到人性
数字化和敏捷转型的本质,并不单单是技术或系统的更替,更深层次的是人的行为转型。无论流程如何设计、系统如何优化,最终都离不开人去执行、去落地。
转型背后,是对人性的理解和组织认同感的重塑。利益的重新分配、权力的转移,甚至认知上的调整,这些都让变革充满挑战。如果我们只盯着流程和系统,不去管人,那么再好的设计都可能停在纸面,落不了地。
2 行为转型的复杂性:从认知到行动的距离
很多时候,我们在组织里会听到一句话:“流程、制度都在那里,为什么执行不下去?”原因就在于,真正决定一切的是人。人的惯性、利益考量、对变化的恐惧,都会让变革之路充满阻力。
所有的流程、系统、技术变化,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只有理解人、管住人、影响人,变革才有真正的可能。
二、三种文化模型:你的组织处在哪一层?
1 病态文化:政治至上,人人自危
我们在课堂上分析过,很多组织因为长期的内部博弈,形成了病态文化。领导只关注权力和政治,员工只关心如何自保,大家的目标不是做好事,而是不犯错。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还会主动推动改进?变革几乎不可能发生。
2 僵化文化:机械执行,缺乏动力
另一种常见的是僵化文化,表面上规规矩矩、流程齐全,但所有人都只做规定的事。没有人愿意多想一步,更别提主动创新和优化。组织虽然“正常运转”,却陷入了无尽的内耗。
3 生机型文化:反馈与迭代,才是真正的活力源泉
而我们理想中的状态,是生机文化。这类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迭代即改进,反馈即优化。每个人都敢于提出问题,也愿意接受反馈和修正。这样,组织才真正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
三、推动组织行为转型的三大机制
1 领导力倡议:方向明确,树立权威
推动变革,领导力必须站在第一线。领导要为团队指明方向,树立权威。只有上层坚定,下面的人才会有信心、有动力跟上来。
2 时间与预算:资源保障才是真支持
说到底,变革这件事,靠的是实打实的资源投入。很多企业只喊口号,却不给时间、不给预算,最后变革只能沦为空谈。所以我们建议设立专项资源,比如专门的改进会议日、敏捷站会等等,让大家有时间、有空间推动变革。
3 改进登记册与任务看板:执行可见,责任明确
改进登记册和任务看板,是把“想法”变成“行动”的关键一环。每个建议都有记录,每项任务都有负责人,执行过程全透明。这样一来,大家都清楚,变革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往前走。
四、为什么“人不怕改变,而怕被改变”?
1 变革的最大阻力,其实是抗拒感
很多企业搞变革失败,问题就出在“人”身上。其实,没人真的害怕改变,大家怕的,是被强迫改变、被忽视、被边缘化。
想要降低这种抗拒,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介入。把一线员工拉进来,参与调研、参与共创。让大家明白:这场变革跟自己息息相关,甚至是由自己主导推动的。
2 参与感,是打破心理防线的关键
当人们有了参与感,抵触情绪自然就会降低。变革不再是“上面说了算”,而是“我们一起做”。这时候,员工才会真正把变革当回事,愿意主动参与进来。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