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商业模式决定亮点,运营模式决定生死
1.为什么商业模式好,却依然走向失败?
数字化时代商业模式的迭代越来越快,但真正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生存下来的,不是模式本身的创新程度,而是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OFO和摩拜自行车租赁业务的沉浮,表面看是商业竞争,实质上是对两个运营体系设计能力的深度检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帮助大家看清一个事实:一个再有前景的战略,如果缺乏系统的运营设计和执行机制,终将败于细节。
2.ITIL 4对运营的理解: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价值流管理
ITIL 4提出了服务价值系统(SVS)这一概念,强调运营不仅是服务交付的末端,更是价值持续交付的核心路径。在DITS中,我们基于ITIL 4的“服务价值链”,让大家重新理解运营模式——它不只是维护,更是战略延伸。
二、OFO与摩拜:两个单车故事的不同结局
1.用户体验初期,OFO胜出;后期,摩拜反超
从用户初期感知看,OFO的轻便设计赢得了“好骑”的口碑,而摩拜因其无充气轮胎和笨重外形一度饱受诟病。
但令人意外的是,五年之后还在街头运行的,往往是摩拜系的单车;而OFO的黄车却大面积报废,被弃置在郊区和“单车坟场”,成为一个令人唏嘘的注脚。
2.为什么“体验更好”的OFO先死了?
DITS中我们剖析了其中的核心原因——运营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与前置性。摩拜早期就考虑了高频使用场景下的易损零部件和维护成本问题,它的三大结构设计恰恰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 无链条:减少维护点;
- 无内胎:降低爆胎风险;
- 重结构:提升车体抗损耗能力。
而OFO则以“共享+低成本改装车”为思路,缺乏完整的维护机制,也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调度和维修体系。
这就导致:一旦车辆大量投放,管理成本与维护压力剧增,用户体验迅速下滑。常常见到的场景是:用户找到一辆可扫码的小黄车,发现是掉链条的;又找到一辆,发现是刹车已坏的;又找到一辆,发现车龙头是歪的。如果你是用户,你还会怎样看待这家败家子公司呢?
三、可持续运营设计,是战略落地的底层逻辑
商业模式只是起点,运营能力才是护城河
在课堂上我们讲到,商业模式回答的是“怎么赚钱”的问题,而运营模式解决的是“怎么持续”的问题。
如果说OFO赢在了“商业故事”,摩拜则是赢在了“运营现实”。我们用ITIL 4的客户旅程视角来归纳,OFO没有走好客户旅程的“价值共创”阶段。
四、战略启示:运营不是执行,而是战略结构的一部分
1.ITIL 4的价值流导向如何反映在运营设计中?
ITIL 4把“价值流”作为连接战略与运营的关键中介。在DITS看来,真正的运营模式不是简单地“支持战略”,而是从架构层面上嵌入到战略模型之中。
摩拜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最初定义产品的时候就以高频使用与低维护为假设,从结构设计、数据调度、维护逻辑、回收机制到客户服务,建立了一整套“运营驱动型战略”。
2.领导者要具备运营视角,不止停留在财务指标
战略推动者不要把“运营”当成后端职责,而要主动嵌入战略议程。我们鼓励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同步回答三个问题:
- 我的服务能否被持续交付?
- 我的系统能否支撑增长而不崩盘?
- 我的组织是否能承载长期压力?
这三个问题,从表面看是运营层面的执行问题,实际上是战略结构问题。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