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DevOps,ITSS,ITSM,IT运维管理-ITIL先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回复: 0

保持产品Backlog的“深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0 13: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YIRH 于 2022-1-10 13:47 编辑 , U  y; Y) n" Z% J0 @) e" I

* d2 L4 R' Z" h" T/ w- W6 C
随着第一版MMR发布后,团队对产品研发工作越来越明确。产品需具备的功能,会随时被添加到产品的Backlog里。Backlog的来源如下:
0 t* v, J1 `7 `3 b8 J
  • 商业模式(精益画布);
  • 产品愿景;
  • 用户画像;
  • 产品路线图;
  • 客户或用户的反馈;
  • 团队自己发现的需求。
    : }. R) x; _9 ?6 _/ \
    ! m; u% i6 J' M
9 `3 x4 A: D7 \3 s/ h6 ~
Backlog需要满足以下属性,如果用英文表述,可简写为“DEEP”。

/ q5 F8 h+ ?& p; M: x' m% D  P1 \
1.D(DetailedAppropriately):适度详细
: o: }* ]. c* L% X1 i
如图8-13所示,在Backlog里,需求的优先级越高,描述得越细致;需求的优先级越低,描述得越粗糙。优先级排在最高的需求,其描述细致到足以马上启动开发进程。

5 a0 k, Z7 ?( w
粘贴上传202201101342486541..png
' ^. C7 l$ O5 y5 A' J" ^" x3 E
图8-13Backlog条目是适度详细的

6 ^  q/ f7 E, z9 M: G$ i3 i
2.E(Estimated):估算好的
4 L2 p2 D7 \! m3 a: S' H% }; N) ~
团队不需要对Backlog里的每个需求都做出估算,但是一定要对下一个版本以及下一个迭代的需求做出估算。估算的意义如下。

( p0 j& G) V+ v$ I, @
  • 判断需求的规模。团队需要对超过一个迭代规模的需求做拆分,在拆分需求的过程中,团队可能会发现之前没有想到的需求场景。
  • 做版本计划。如果团队不对需求做出估算,就无法判断版本什么时候交付。
  • 做迭代计划。如果团队不对需求做出估算,就无法判断每个迭代周期装载多少新的需求。
    # H2 ]; R' L, ^
    & M) S7 e, O# b# ~

) ]+ F0 r" I# D! ]) L+ Y/ |0 O; ]. q
3.E(Emergent):涌现的

; r0 K( k! |/ A2 p! Q7 N
团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即需求不是一开始被写进Backlog里的时候,团队就能完全清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演进,通过逐渐增多的用户和市场的反馈,使团队获得更多的认知后而逐渐明晰的。此外,即使在当下被认为是明确的需求,将来也可能产生变化。在当今VUCA[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L! v& U6 l; A+ D
4.P(Prioritized):排好优先级的
+ C* x" d$ a3 e. k
团队在产品需求分析中要弄清楚需求的优先级;团队在版本需求分析中要分清楚MustHave需求、ShouldHave需求和CouldHave需求。但是这还不够,团队在做迭代计划的时候,需要将纳入迭代的需求排出唯一一个先后顺序,团队按照这个先后顺序认领需求开发,如图8-14所示。

2 r% j3 J; ?" c, ~1 N
粘贴上传202201101343045289..png
图8-14需求优先级排序示意图

7 p' L! G8 v1 }9 \; u& M7 H8 D
在很多敏捷团队的Backlog里,需求优先级并没有被标识出来,而是存放在了产品负责人的脑袋里,但这并不代表需求没有优先级。当我问及团队为什么没有标识的时候,产品负责人说:“大家都知道,没必要标识。”而当我问及研发工程师的时候,对此,他们表示不清楚,只是知道这些需求需要做。
0 Z: \7 d3 K' P& e2 O5 W3 A6 r0 T7 U8 c
为什么需要通过显性标识让全员对需求的优先级有明确的理解呢?因为团队成员是自己认领需求后开展开发或测试工作的,如果没有清晰的优先级标识,大家只能靠口头来沟通优先级,而口头沟通无法确保每个人对信息的准确掌握。另外,对于不知道优先级信息的团队成员来说,他们一般会喜欢认领那些容易实现的需求,而这会导致真正高价值的需求被排在后面。

, H) `( q9 \; j0 f" [6 U




上一篇:敏捷需求管理与传统需求管理的差异
下一篇:用户故事:以用户为中心来描述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参加 ITIL 4 基础和专家认证、长河ITIL实战沙盘、DevOps基础级认证、ITSS服务经理认证报名
ITIL(R)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XELOS Limited, used under permission of AXELOS Limited. The Swirl logo is a trademark of AXELOS Limited, used under permission of AXELO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QQ|ITIL ( 粤ICP备11099876号 )|appname

GMT+8, 2023-3-22 18:18 , Processed in 0.1039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