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标签: 暂无标签
在当前IT服务外包模式愈加多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服务商数量多了,服务却不一定变好,反而流程更复杂、问题更难界定、绩效更难衡量。企业不再面临“如何引入服务商”的问题,而是必须回答“如何管理多个服务商、统一服务质量和体验”的挑战。
围绕这一核心议题,由ITIL先锋论坛主办的线上讲座《多服务商环境下的服务集成管理实践探索》于近日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甄知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刁书天(玉娇龙)主讲,通过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从战略演变趋势出发,深入探讨了服务集成管理(SIAM)**体系的实践落地路径。


讲座不仅帮助与会者清晰了解了SIAM的结构性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可以在组织中推进、运转和持续优化的实操步骤,对于正在探索或即将引入多服务商管理模式的IT团队而言,极具参考价值。


465.jpg




从问题出发,建立实操意识:多服务商并行的协同困局
刁书天老师以一系列来自真实企业场景的管理困境为切入点,为讲座奠定了实践导向的基调。他指出,在传统外包模式中,企业只需与一个主承包商协调沟通,但如今多数企业面临的却是“多家专业服务商分工合作”的复杂现实。
这种多服务商交付结构,虽然提升了技术专业性,却也带来了:
  • 服务责任划分模糊;
  • 故障处理推诿扯皮;
  • 服务目录重复与遗漏并存;
  • 指标体系各自为政,无法统一评估;
  • 服务流程接口错位,协同效率低下。
这些痛点背后,实际反映的是企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服务集成机制。讲座明确提出,仅靠传统ITSM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多服务商环境的管理需求,企业亟需引入一套兼顾协同、责任、度量与改进的系统化实操模型。


SIAM作为实用方法论的价值:从治理逻辑到执行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服务流程管理”,SIAM更强调在多源服务场景下的集成、协调与统一交付。讲座将SIAM的实践能力拆解为几个核心层面,使理论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1.建立清晰的角色模型
企业必须指定“服务集成者”角色,作为协调多个服务商、承接用户需求、组织服务执行的中枢。讲座强调,这一角色不能模糊在传统的IT服务管理团队中,而应当具备独立的职责边界和流程权限。


2.设计统一服务目录与流程接口
刁老师提出,服务目录是服务治理的第一基础,若服务目录分散、定义不清,服务边界模糊就会直接导致协同失败。在实践中,应通过标准化服务项命名、分类与归属,形成面向服务商的清晰操作清单。
流程层面,则应通过统一的流程建模与接入标准,实现跨服务商之间的协同工单管理。例如:事件处理流程需设定统一的响应时间、升级路径与验证节点,防止服务“悬空”或“无归属”。


3.搭建指标体系,实现服务绩效的可视化与驱动
服务协同成效不能只靠主观判断,必须建立可视化、可对比的绩效体系。讲座中明确推荐构建跨服务商统一的KPI体系,如:
  • 服务请求处理时间;
  • 问题闭环率;
  • SLA达成率;
  • 用户满意度。
这些指标既可作为服务评估的依据,也为服务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4.构建持续改进机制
SIAM不仅关注服务交付过程,更强调服务优化。通过定期绩效分析、多服务商评审会议、用户满意度回访等机制,逐步将“服务运营”转化为“服务改进”的闭环模型。


“燕千云”平台如何作为SIAM落地的技术支撑在实操落地方面,讲座并未停留在流程与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是进一步引入了具体的系统平台——“燕千云”,作为SIAM管理体系的承载工具。
刁老师通过平台演示,展示了如何用燕千云实现SIAM方法论的关键落地:
  • 服务目录管理模块:统一维护全服务项与归属服务商、责任边界;
  • 多服务商工单引擎:基于服务项自动派单,统一升级与协同处理机制;
  • SLA/KPI可视化:提供多维度绩效指标展示,支持多维分析与历史对比;
  • 服务门户与报表系统:面向用户统一报障窗口,支持全生命周期服务跟踪。
这些功能不仅验证了SIAM理论的可执行性,更解决了企业在“怎么推动”SIAM时最常见的技术落地障碍。


从方法引入到组织能力建设:如何开始部署SIAM讲座的最后部分,刁老师围绕“如何在组织内部落地SIAM”提出了阶段性建议,形成了实操导入的行动框架:
  • 现状评估:通过流程梳理、服务项分析、服务商合作现状评估,明确问题焦点;
  • 治理结构搭建:设立服务集成者团队,明确权责,构建初步流程管控体系;
  • 流程与指标试点:从最关键的服务项(如事件处理)入手,逐步扩展至全部流程;
  • 工具平台部署:选择具备SIAM支持能力的平台,如燕千云,完成系统集成与流程上线;
  • 持续改进机制设立:搭建服务评估、服务商会议、用户反馈与优化路径,建立长期治理能力。
这一导入框架兼顾短期见效与长期能力建设,适用于多数中大型组织在多服务商协同管理中的演进路径。


SIAM是企业IT管理进化的关键一步,也是IT实务能力升级的重要契机讲座的总体框架从问题出发,通过理论解析、结构建模、实操指导到平台落地,全方位构建了一套以SIAM为核心的多服务商治理路径。讲座内容不仅帮助IT服务管理人员建立了对SIAM框架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起步方法”。
对于希望在组织中推动服务治理机制升级、提升服务协同效率的管理者来说,讲座内容无疑是一份系统化的“实操蓝图”。同时,这也是IT团队建设长期服务治理能力、实现服务效率与业务价值双赢的重要支撑。
ITIL先锋论坛在内容策划上延续其一贯的实战导向与系统逻辑,借助此次讲座,继续强化其在IT管理理论与落地实践之间的连接价值,帮助更多组织实现从“服务执行”到“服务治理”的进化。







上一篇:ITIL 4 Foundation课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业务价值提升
slbenben

写了 1968 篇文章,拥有财富 12010,被 11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