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价值的投资:转型目标的总纲
1.数字化转型必须服务于业务价值
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跟风技术热潮,也不是简单地完成某些系统上线的“KPI”。它必须围绕业务目标展开,明确“我们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能带来什么价值”。
如果不能建立起“投资-收益”的因果链条,那么再多的数字化动作,也只能是表面工程。
2.衡量体系必须可预测、可管理
转型不是一场赌博。我们要让每一份投入尽可能有明确的预期回报,哪怕是阶段性的、非财务类的,比如客户体验提升、响应时效改善等。在ITIL 4体系中,我们鼓励使用“价值共创”框架,既考虑组织自身的投资回报,也关注用户与合作方是否获得实质性的正向体验。
二、快速研发:应对不确定市场的主动机制
1.建立对变化的响应力
数字化转型第一个核心目标是“快速研发”,它本质上是组织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传统产品开发流程周期长、反馈慢,而在数字化环境中,我们必须用短周期的迭代方式实现快速验证、快速上线。
ITIL 4 高速IT中讲到,MVP(最小可行产品)、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等方式,都是支持快速研发的关键实践路径。它们让组织更早、更频繁地触达用户,获取真实反馈,从而减少风险和浪费。
2.快速不等于混乱,要与质量并行
我们也不能把“快”当作“随便做”的理由。快速研发的前提是架构解耦、流程清晰、机制协同。在ITIL 4服务价值链中,“设计与转换”和“获取或构建”之间的高效连接,是实现快速研发的结构保障。
三、弹性运营:在不稳定中构建稳定
1.系统可用性是价值实现的基础
第二个目标是“弹性运营”。无论你的产品多先进、设计多优秀,如果不能稳定运行,用户无法使用,就无法实现任何价值。
弹性运营并不是指完全不出故障,而是要有“出问题也能快速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冗余设计、监控机制、自动化恢复流程等技术手段,也来自于组织在流程、协作与培训上的系统准备。
2.从预防转向恢复,建立弹性系统
ITIL 4 高速IT强调,现代IT系统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类能够完全预防的程度。因此,我们更需要建立具备“弹性”的系统——也就是出了问题,能迅速识别、迅速定位、迅速恢复。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可靠交付。
四、价值共创:打破边界,协同创造
1.用户不再是“接受者”,而是“合作者”
第三个目标是“价值共创”。ITIL 4明确提出,现代服务不是“提供方交付,接收方消费”的单向关系,而是多方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甚至监管机构。
比如在产品设计初期引入用户反馈机制,让客户参与定义优先级;在交付过程中结合客户系统实现协同流程;在运维中通过AIOps共享运行状态和优化建议等,都是价值共创的体现。
2.跨团队协作是共创的关键保障
要实现价值共创,组织必须打破“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旧结构,转向以产品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跨职能团队协作模式。这在ITIL 4中被称为“全功能产品团队”,也是高速IT组织构建的核心形态之一。
五、保证合规:在速度中守住底线
1.合规是保护组织、保护用户的护城河
第四个目标是“保证合规”。在讲ITIL 4 高速IT时我经常提到,数字化的开放性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放大了安全、隐私和合规方面的风险。一旦触犯相关法规,不仅会面临高额处罚,还可能带来声誉损失和用户流失。
因此,不管转型的速度有多快,合规始终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无论是数据治理、访问控制、业务流程透明度,还是行业监管标准,都需要在设计之初纳入架构中。
2.合规工作应前置于设计阶段
很多组织常常在系统上线后才想到“补合规”,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容易留下隐患。ITIL 4主张将合规性“左移”,也就是在系统设计、流程规划、服务交付等早期环节就嵌入监管要求与风险识别。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
|